校友论坛 | 哲学的力量 选择的智慧
2022-09-16



914日下午一点,在一教110室,我系特邀优秀校友、90届哲学专业本科毕业生、93届伦理学专业硕士毕业生,现任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社长朱文秋老师做客校友讲坛。朱文秋老师以“选择”为关键词,分享了她选择哲学的学习经历和工作中的哲学思考。讲座由硕士生辅导员梁山主持,2022级全体本硕博新生聆听了本场讲座。

为什么“选择”哲学?

朱文秋老师首先从其个人经验出发,讲述了她当初为什么“选择”了bw必威西汉姆联官网。在初中社会发展史课上感受到的思考的快乐,高中班主任的建议,以及自身想当老师的强烈愿望,最终促成了朱文秋老师来到了bw必威西汉姆联官网。她认为,bw必威西汉姆联官网具有良好的学术传统和学术共同体,老师的言传身教、同学间的交流对谈、丰富扎实的学术训练以及诸多令人受益匪浅的讲座等,给予自己强烈的归属感和自豪感。冯契先生的教诲“不论处境如何,始终保持心灵自由思考,是爱智者的本色”,一直铭记在心并付诸实践。哲学训练也给予自己很多思考的框架、工具,例如逻辑素养和媒介素养、沉浸式的生活与“元”思考、对规定性与描述性的区分、对事实与价值的区分等。朱文秋老师还分享了其对于时间与历史的理解。她认为,时间是线性的,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这意味着我们在任何一个时间节点上都只能做一个选择,所以我们不能对不同的选择结果进行比较,而“你出于自我意愿所做的选择表明了你重视什么,你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

我们“选择”什么?

朱文秋老师大学时代的兴趣在价值论,一直想弄清“至善”是否有客观的标准,因为那可以用来指导人生所需要的“选择”。在工作的场景中,我们如何维持自由思考和工作纪律之间的平衡、如何处理长期与短期(布局与业绩)之间的关系?朱文秋老师回顾自己的职场生涯,认为自己在处理短期成果与长期积累上有经验有教训,在工作的过程中,如何结合当下的处境做出恰当的选择是始终面对的课题。而无论是职场中的企业管理还是我们的日常学习生活,都需要就过程与结果(体验导向与目标导向)做出选择。对此,朱文秋老师认为,只要方向对了,就不怕远。在特定情况下,少发点力反而可能获得更多、走得更远,即以无为来避免有为带来的损失。至于选择“有为”还是“无为”,需要我们对处境和价值作出判断——有什么样的空间、能做什么事。在生命体验的背景下,我们不能将激情与平和、冒险和稳健、卷与躺平等人生状态截然二分。或许同一个人在不同的场景下会选择不同的状态,有时候很难说哪种状态是“应该”的。

我们如何做出“选择”?

朱文秋老师认为,具体的选择背后是个人的价值框架,价值框架背后是不同的哲学路径。人有自由意志,自由选择也意味着承担责任。即使受到外部条件限制,其实还是有一定的选择余地,责任是无可推卸的。只要我们是在自由自愿的状态下选择,并且尽量去掌握选择所需要的背景信息,那么就没有什么可后悔的。选择是否达到了预想的目的,这是一个事实判断;这一事实是否如意却是一个价值判断,好坏其实也没有那么确定,这就是“祸福相倚”。又如硬币的两面融为一体,一个人的优点同时是其缺点。一个开拓进取的人往往不拘小节,一个严谨细致的人或许会失去其他的可能性。要保持哲学反思的习惯,始终对选择的结果保持反省。

最后,朱文秋老师真诚地向新生们分享了她一直以来的一些思考和心得。就心态而言,要有反“围城”心理,“围城”心态就永远不满足不幸福。任何一种状态都有优劣,反“围城”之道而行之,就可以充分地享受当下的好。不要在比较之中丧失了自己,既然来到了bw必威西汉姆联官网,就好好地享受哲学带给我们的滋养。如果想要改变自己,就勇敢地去做选择,并为这一选择付出努力。就读书和写作而言,朱文秋老师作为一个出版人,期待大家在学术研究之外,还能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做些普及工作,要“说人话”,不要jargon连篇。写作要有质量,也有流量就更理想。在专业领域要系统地读书,在专业之外则依据自己的兴趣自然形成自己的阅读矩阵。学习是终身的,她鼓励新生们始终保持好奇心,与此同时,也要坚守专业主义。

/杨小珊、黄丁淳

/白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