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8月28日,由Betway必威西汉姆联明道道教文化研究所主办、上海城隍庙和华师大bw必威西汉姆联官网支持协办的“道教图像研究工作坊系列”之“图之真:道教图像的原型结构”第一辑会议顺利举行。本次工作坊邀请了来自广西民族大学、四川师范大学、四川省社科院、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上海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上海社科院、淮北师范大学、上海宗教文化研究中心、Betway必威西汉姆联等高校、研究机构的十余位学者共聚腾讯会议室,围绕“道教图像的原型结构”主题进行发表和讨论,另有近300位听众参与了本次线上工作坊。
工作坊举行了一个简短的开幕式。明道道教文化研究所所长蔡林波首先介绍了工作坊系列的举办宗旨及其具体形式,希望把工作坊打造成一个长期的道教图像研究学术交流平台,以推动道教学术发展、弘扬道教优秀传统文化。其后,华师大bw必威西汉姆联官网副系主任朱承教授作了致辞。朱承教授回顾了bw必威西汉姆联官网与上海城隍庙的长期友好合作,特别是近年来,bw必威西汉姆联官网的道教研究得到了上海城隍庙的大力支持,这次的工作坊没有被疫情耽搁,正是双方长期稳定合作的最好体现。bw必威西汉姆联官网也对明道道教研究所进行了定点支持,希望明道所及bw必威西汉姆联官网道教学科能够在今后有突破性的发展。最后,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上海市道教协会名誉会长、上海城隍庙住持吉宏忠道长发表致辞。他对工作坊的启幕致以热烈祝贺,并指出:道教留下了丰富的图像文化资源,蕴涵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层思想结构、思维方式和精神气质,对道教图像进行深入、全面而系统的研究,是我们进一步挖掘和发扬优秀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上海城隍庙将继续与华师大合作,支持研究所的各项工作,助力道教学术研究的发展。
第一场讨论会于9:00开始,由上海城隍庙管委会副主任李纪道长主持。广西民族大学容志毅教授作了题为“生生之象:彩陶·花山岩画·蚂拐舞”的讲座。主讲人介绍了他多年田野调查积累的珍贵资料,对花山岩画的分布、结构及其宗教文化内涵进行深刻解读,认为花山岩画是壮族先民生殖崇拜及其信仰仪式的图像表达;与此同时,他还结合早期彩陶和广西地区蚂拐舞,对中国古代器物纹饰——蛙纹的分布、内涵作了精彩分析,提出蛙纹的流行揭示了古代中国从母系氏族社会向父系氏族社会转变的信息,可为“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提供图像实证的支持。Betway必威西汉姆联蔡林波副教授作了“天道图符:《庄子·逍遥游》原型意象深描”主题讲座。主讲人对《庄子·逍遥游》蕴涵的天道思想及其图像符号作了细致分析,提出《逍遥游》实质上是对《洛书》天道原理的思想意象刻画,文本勾勒出了天道图符“8”字形符及其内涵的天道思想,认为“8”字形符表达的思想机理是:万物生、万物长、万物收、万物藏,顺天道时序而行,周而复始的生生之道。两场讲座完成后,与谈人四川省社科院李远国研究员、复旦大学许蔚副教授和上海社科院白照杰副研究员,分别从道教研究方法的多样化、研究视野的扩大、研究思路的拓宽等方面,对两场发表给予高度的评价,认为他们的研究在很大程度上突破了文本的限制,为道教及其图像研究提供了新视角和新途径。
第二场讨论会于下午1:00开始,由上海大学黄景春教授主持。四川师范大学李俊涛教授作了题为“道教灵图的生命图像学研究”的讲座。他介绍自己长期的道教图像研究经验,提出研究道教灵图要留意道教本文、神符、玉诀和灵图之间的互相“助益”;并分析了相关道教图符的基本要素、时空结构等,以及将道教灵图研究成果应用于当代道文化的传承的工作。Betway必威西汉姆联宋锡同副教授以“日月为易:《周易参同契》的主题图像”为题,对长期以来难以解读的经典《周易参同契》内涵的复杂易理象数结构,进行细致缜密的解析,揭示了丹道的“火候”之秘及其基本逻辑。淮北师范大学魏燕利教授带来“道之真以治身:马王堆汉墓《导引图》解读”。主讲人介绍了《导引图》的出土情况,推论墓主应该属于黄老学派,并借助张家山汉简《引书》,介绍了其中的“熊经”“信(伸)”等图像。他认为,《导引图》应称为“引图”,以拉伸为主,和《引书》都出土于古楚文化圈中的两湖地区,是战国汉代“彭祖之道”的图像表达方式之一。三场讲座结束后,与谈人中国人民大学姜守诚教授、上海师范大学曹凌博士、上海宗教文化研究中心祝逸雯博士就讲座相关内容,围绕着道教存神及其相关符图的断代、宗教文化创意产品的特殊性、服气之术的发展等诸多问题,与三位讲者展开讨论;大家一致认为,这三场讲座不仅拓宽了道教研究的视野,而且在各自专业领域进行了深度发掘。
持续了一天的五场讲座及其与谈讨论,既有具象的图像研究,也有探究文字背后的图像原型的抽象研究,都围绕着道教生生不息的生命观展开,从人身延伸到社会,直至宇宙,充分体现了本次会议主题——探索道教图像的原型结构及其思想内涵。最后,在讲座和回应之外,参会的听众也通过聊天框提出各种问题,并与在场的研究者进行了气氛热烈的交流。在对下一期工作坊的期待中,道教图像研究工作坊系列第一次活动圆满结束。
(供稿:祝逸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