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教育|少儿哲学剧在西岸美术馆成功展演
2021-06-11


65日上午10点,由华师大bw必威西汉姆联官网学生何雨洋和冉洁洁指导、华二附中哲学戏剧社的初中生们主演的少儿哲学剧《小王子》于西岸美术馆公开展演,“做戏剧”与“做哲学”在这里成为可能。

剧目展演:拒绝做程式化的“大人”,要做就做鲜亮生动的“自己”

 “小王子,小王子,你怎么变得和大人一样了!”“不!你不能这样!”

活动开始后,在西岸美术馆传来了孩子们稚嫩的声音。孩子们投入的表演也带着现场的观众进入了哲学的思考,而这一句句引人深思的台词正是来自于少儿哲学剧《小王子》。

《小王子》虽然只是一部15分钟的短剧,但是它背后的故事却很长。该剧历时半年打磨而出,其间经历了许多的波折,光是剧本的正式的校订就有5次之多,排练中的各种临时改动更是数不胜数,服化道、灯光音效、舞台设计等也都是在师生们不断摸索不断改进中完成的。但是这一次次的改动与磨合都是为了更好的舞台展示,为了孩子们心中的美丽花园。

在展演现场,一副画着大象吞噬蟒蛇的画拉开了表演的序幕。作为成年人的妈妈不能够理解小姑娘的世界,小姑娘则希望找到一个懂她的人,那个人就是小王子。

 “老爷爷,我还想听你给小王子画绵羊的那一段故事。”“那天啊,我的飞机坠落在一片沙漠中……”在两位小演员的对话中,我们看到了小王子世界:他精心照顾他心爱的玫瑰,铲除猴面包树苗,一天看43次日落,他的世界纯粹而美好。

随后,小姑娘与老爷爷一同满心欢喜地寻找小王子,但是当他们找到小王子后却发现小王子变成一个只知道工作的机器了。“我不是什么小王子,我是小王,我得工作了。”演员冷冰冰的话语击与小姑娘低低的啜泣声回荡在舞台上,敲击着观众们的心。

在音乐的浅吟低唱中,小王子遗失的记忆慢慢被找回,他认出了他的画,想起了他的玫瑰,也找到了返回B612星球的路。伴随温暖的旁白中,小王子和小姑娘一起踏上了回家的路。

展演结束,阵阵掌声响起,为了小王子也为曾经的自己。

戏中同思:我们都是小王子

在孩子们的演出之后,现场进行了与观众的互动环节。

互动伊始,主持人冉洁洁向观众们抛出了一个问题,“什么在你看来是美好的呢?”对于这个问题大家的答案有很多,比如,妈妈,童年的画家梦,小王子的玫瑰等。除了上述所列举的,冉洁洁提出了一个平凡又特别的东西——金钱。现代社会里,人们每天忙忙碌碌,不断奔波,金钱似乎是我们行动的理由。

那么金钱是真正的美好吗?在场观众们开始了对这个问题的讨论。

 “如果你和我都有一张一百元纸币,我想和你交换,你愿意吗?为什么?”

 “我愿意,因为他们的价值是相等的。”

 “那么把纸币换成一个你亲近的人呢?”

 “我心里是不愿意的。”

我们愿意交换金钱,却不愿意交换亲近的人,是因为金钱与金钱在我们看来可以用客观的价值进行衡量,但是人与人之间若是要划等号,这在我们心中是不能允许的。

那么,到底什么才是真正重要和美好的呢?就像《小王子》书中写到的,“正是你花费在玫瑰上的时间才使得你的玫瑰花珍贵无比”,我们生命中那些美好的事物之所以美丽,珍贵是因为我们和它们建立了一种心灵上的联系,拥有了情感的交流,这是不可衡量和无法替代的。

讲到此处时,一位观众有感而发,“剧中小姑娘因为小王子不理解她而哭泣,小王子被自己的画唤醒记忆,让我很受触动。我们现在经常会陷入一个困局,大人不理解孩子的天真,孩子不理解大人的世故,我们似乎缺乏的就是一种相互包容的、平等的理解。”

是的,人与人之间需要平等包容的理解,就像我们生活中其实有很多各样式各样的美好,可能有的并不为外人理解,但那却是他人心中的明月珠光。比如搭积木这件事儿,有的人喜欢积木搭建成功的过程,但是有的人偏爱积木坍塌的美感,这都是在追求美,没有哪一种美丽是可以相互替代的。他们都是独一无二的珍贵。

最后,冉洁洁向所有观众表示了真切的祝愿:“每个人都曾有许多美好的瞬间,但我们现在似乎走得太快,将他们遗忘在了身后。希望今天的讨论能够帮助大家找到自己心灵净土的大门,打开它,让我们在忙碌的生活中拥有更多的生命的美好。

 “做戏剧”与“做哲学”成为可能

2019年起,秉持着“做哲学”的理念,bw必威西汉姆联官网启动了“儿童哲学研究和推广项目”,举办少儿哲学研修营,研发了多个儿童哲学课程系列教案。2020年,bw必威西汉姆联官网联合华二紫竹、华二附初将该项目中的教案带入校园,由师生共同参与剧本改编、剧目排演,实践“做哲学”的思路,在校园中进行了多次精彩哲学戏剧演出。为不断拓展儿童哲学的表现形式,拓宽合作的维度与新意,激发高校、中小学、美术馆多方交流、彼此启迪的活力,bw必威西汉姆联官网本次联合Betway必威西汉姆联中国智慧研究院哲学教育研修中心、Betway必威西汉姆联第二附属中学紫竹校区和附属初中,携手西岸美术馆共同开展“戏中同思:青少年哲学戏剧系列活动”旨在呈现如何将作为方法的哲学与戏剧融于青少年的教育实践中。

正如《小王子》剧指导者何雨洋所说,将儿童哲学的理念带入孩子们的课堂,让“做哲学”与“做戏剧”在哲学教育中活起来,是我们的青涩的尝试,也是孩子们全新的体验。少儿哲学剧《小王子》的排演是学生和老师共同发现生活、寻找自我、反思自我的过程。我们拒绝做程式化的“大人”,要做就做鲜亮生动的“自己”!


图片来源:华二附中

/冉洁洁、何雨洋、郭冰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