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w必威西汉姆联官网举办新生经典原著导读活动
2018-09-29

2018913日下午,在涵芬楼阅读体验中心,bw必威西汉姆联官网的应奇教授应邀为我系18级新生导读经典原著——马克思·韦伯的名著《学术与政治》。本次活动由我系16级本科生杨超逸主持,系学生联合会学术部主办。

应奇教授首先从马克思·韦伯其人谈起。他指出,马克思韦伯和卡尔马克思可以说制订了现代社会科学的议程,或者说规定了现代性理论的整个框架。他将韦伯和托克维尔相比,认为两人虽然生前已经获得了巨大的名声,但同时也经历长时间的沉寂才被重新研究发掘。这种情况主要归结于几方面的因素——首先这种现象与德国这一国家在20世纪政治生态中的起伏相关。有史学家宣称,德国问题是20世纪最复杂关键的问题,因为经历两次世界大战,德国从极权国家到被强加民主体制,对自身政治文化的反省成为政治哲学和社会理论的核心问题和阿喀琉斯之踵。西方马克思主义和韦伯研究在二战结束后渐次复兴,正是和这种政治文化生态相呼应的。对韦伯思想的兴趣随着现代化思潮及后发理论而得到恢复,这就正如市民社会在苏联解体后被频繁提及。

谈及马克思韦伯的著作,应奇教授坦承自己并未精研韦伯,而是希望借此机会和在座的同学共同学习、相互借鉴。他向同学们推荐了一些翻译比较好的版本、也建议同学们能够阅读玛丽安妮的韦伯传记,从其历史背景和生活形制了解他的思想。对于如何深入对于韦伯的理解,应奇教授认为一方面要依赖于著作文本的精到翻译和解读,另一方面也需要深入把握了解思想家面对的重大问题和历史困局。他还由此进一步指出,中文世界晚近出现的对于韦伯思想的矮化和否定,一方面暴露对了对于现代性和古今之争问题的粗陋化理解,另一方面恰恰成就了重新深入发掘和阐释韦伯思想的内在张力及其丰富性的动因和契机。

而针对本场读书会的阅读书目《以学术为业》,应奇教授也谈了他自己的理解和困惑。应奇教授认为韦伯重点关注了美国大学和德国大学的相互影响,关注了大学和高校的改革等,这对于中国当下的高校教育依然很有启发;另一方面,应奇教授提供了不同的阅读思路诸如概念辨析和宏观把握来帮助同学分析文本内容。谈及韦伯对于学术生涯和以学术为业的理解,应奇教授赞叹那种为学术而献身和忍耐的智性勇气和道义担当。此外,应奇教授关于韦伯对于学术规训和专业化、人文与科学的关系、科学对于人生的意义的帮助以及生命的本质等内容都做了独到的点评。

随后,同学们就韦伯讲演中的神秘主义隐喻、迷狂等概念、如何在当下信仰危机频繁的状况下理解信仰与经济的关系、何为“志业”等问题与应奇教授展开讨论。应奇教授指出需要在“古今之争”的大框架中重新构建韦伯哲学的解释力;在科学的高度发展下依然愿意拥抱终极关怀的可以称为有意义的志业;所谓志业并不是传统上笼统地说的所谓拿生命做学问,而是敬业、努力和纪律的高度合一。

经典原著导读读书会至今已举办四期,定期邀请资深专家解读经典原著,旨在帮助学生准确把握原著的核心思想,培养学生阅读经典的学术热情与兴趣,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

                              

供稿:余涛

摄影:余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