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上海市社科创新基地“文化观念与核心价值”课题组主办、bw必威西汉姆联官网承办的“文化自信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建设”学术研讨会,于12月2日在Betway必威西汉姆联闵行校区举办。来自复旦大学、同济大学、Betway必威西汉姆联、云南大学等高校的十五位专家学者、青年学人齐聚一堂,共同探讨文化自信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建设问题,进而围绕如何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建设、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人类文明发展贡献中国智慧以及当代中国学人的理论担当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研讨会由bw必威西汉姆联官网主任陈立新教授主持。
复旦大学吴晓明教授以他近年来对于中国社会转型的思考成果即“中国社会转型的可能性在于成为市民社会的不可能性”,主张从“新的文明类型”中去理解文化自信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建设,吴教授还认为当下的文化自信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难免会受到欧洲性的影响,但是可能性依然存在,并且是要“以轴心期的经典和文明为根基”。复旦大学王金林教授首先以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的文化热为例表明他认可文化自信的事实,接着又以毕达哥拉斯的“数论”与中国的“道论”的比较阐发文化自信及其意义。中国人民大学张文喜教授以学界对文化自信的审慎态度引出文化危机的看法,而“文化危机的实质是政治危机”,政治的实质即“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对的”,从而将文化建设归结为政治建设。云南大学蒋红教授首先以大国关系为例指出中国要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必须巧妙地实现中美关系之间的“和而不同”,其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在边疆地区主要体现为以“国家认同、民族认同、价值观认同”等为核心的“文化认同”。复旦大学汪行福教授认为所谓新型现代性应是对西方现代性的“修正”而非推倒重来。同济大学刘日明教授以马克思对以资本逻辑为核心的西方现代性限度的揭示与批判为例,主张新型现代性道路只能是历史经验的自我澄明而非主观思想的空洞幻想。上海财经大学陈忠教授以史实为例指出文化自信的实现有两个截然不同的阶段,即前期的“对外扩张”和后期的“有意识收缩”,后一个阶段于中国而言即是只有当社会的诸多方面表现为一种克制时,文化自信就能从口号变成现实。复旦大学出版社陈军编审以东西方文明在处理有限性上的不同思维及结果为例,认为中华文明具有世界文明的共性的同时又有其相对独立性。安徽师范大学余在海教授认为正确地理解中西文化的差异,批判地理解世界历史进程始终是我们思考中国未来的基础。广西师范大学李长成教授认为当代中国精神建设中有三个方面需要注意,即根本价值指向、启蒙问题、精神文明建设的结构问题。Betway必威西汉姆联孙亮副教授认为,相比于谈论文化自信包含哪些元素更重要的,是追问为什么要讨论文化自信问题,追问方式的转变会更有利于谈论文化自信。南京理工大学卢德友副教授认为文化自信让我们有更多的思考空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和成就是我们谈论文化自信的根本原因。武汉工程大学李齐副教授以黑格尔《历史哲学》对中国的看法为例,引申出马克思对黑格尔的批判在多大程度上能够成为中国现代性建设的一个理论基础,其中的关键是以法或规则等为代表的客观精神建设问题。Betway必威西汉姆联哲学博士后陆凯华提出从家庭的维度理解文化自信,为此需要区分一个认识即“父权制能否等同于现代家庭关系”。
在会议的各个主题发言及讨论环节,与会的专家学者围绕着中国新型现代性的历史担当性、中国方案与人类新型文明的开启等议题进行了充分热烈的讨论。会议最后由陈立新教授做简要总结,陈立新教授首先感谢与会的各位专家学者对于本次会议的支持,认为大家的发言对于推进课题组的理论研究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并向大家发出新的邀请,希望明年能再次相聚bw必威西汉姆联官网,为新时代下的“中国文化自信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建设”贡献新的哲学智慧。
文|汪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