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8-9日,由Betway必威西汉姆联研究生院主办,bw必威西汉姆联官网承办的第五届bw必威西汉姆联官网博士生学术论坛于bw必威西汉姆联官网隆重召开。该论坛的举办已有十余年的历史,相较于往届论坛的校内举办,本次论坛是bw必威西汉姆联官网在以往举办经验基础上的首次开门办会,共吸引校内外65名博士生踊跃投稿,经专家组评阅老师审阅后,从中评选出38篇参会论文,其中外校博士生论文20篇,本校18篇。此次论坛主题定位为“哲学与现时代的精神”,涉及传统经典的现代诠释,德性、伦理、政治与多元文化世界,心灵哲学、认知科学与认知论前沿,历史唯物主义的当代形象,现当代著作与思潮中的现代性反思等当代哲学前沿问题。本次论坛还邀请到多位知名期刊编辑与哲学领域专家教授作为活动点评嘉宾,整个活动采用分组专题讨论形式,共分为四个分论坛进行交流。本次论坛的举办在广大博士生中产生了良好的影响,在推动博士生之间的学术交流,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促进学术思想和研究方法的融合等方面,都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8日下午,“传统经典的现代诠释”分论坛在bw必威西汉姆联官网2402教研室举行。本场分论坛邀请了bw必威西汉姆联官网副系主任刘梁剑教授主持,《Betway必威西汉姆联学报(哲社版)》编辑部主任刘晓虹老师作为点评专家。来自Betway必威西汉姆联、台湾政治大学、复旦大学、首都师范大学的12名博士生优秀代表齐聚一堂,从经典文本出发,对中国传统思想做了富有创造性的诠释。
此次分论坛由刘梁剑教授主持,他首先简要介绍了本次博士生学术论坛的主题、宗旨,并对与会同学表示热烈的欢迎。随后各位参会博士生分别就自己的论文内容做了简要陈述。首先是来自台湾政治大学的李雨钟博士,其论文尝试避开本质主义的解读方式,以孟子的“不忍”和荀子的“有分”为思想架构,展现了一条从伦理学思考到政治学构想的义理线索。而复旦大学李志龙博士与我校谭延庚博士的论文则分别从礼学、礼法之争等角度对荀子哲学的相关问题展开陈述与讨论。随后,复旦大学的刘昊博士与李彬博士分别探讨了朱子和船山对“中和问题”的看法及各自理论特质,“生之谓性”概念的演变历史及流变等问题;来自首都师范大学的田宝祥博士通过反思“兼别之辩”,探讨了古今儒、墨两家论战的一些根本性问题;我校的黄兆慧、苏晓冰、耿芳朝、张立恩四位博士则分别探讨了汉代的“天人关系”、阳明早期围绕 “成圣”问题的探索与尝试、朱熹理学的诠释本体与方法、春秋学中“渐进”思想问题。
在参会博士生陈述完自己的论文主要内容后,刘晓虹老师和刘梁剑教授逐一点评了上述发言者的论文。作为资深编辑的刘晓虹老师还从编辑的视角,探讨了当代青年学者发论文困难的原因。在热烈的掌声中,“传统经典的现代诠释”分会场会议圆满落幕。
同时,围绕“德性、伦理、政治与多元文化世界”和“心灵哲学、认知科学与认知论前沿”两大主题的第二分论坛在bw必威西汉姆联官网2105教室举行。来自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和Betway必威西汉姆联六所高校的十余名博士向大家分享了他们的研究论文。该分会场由bw必威西汉姆联官网博士生导师葛四友教授主持,《社会科学》杂志周小玲编辑作为特邀嘉宾做专家点评。
主持人葛四友教授在简要介绍了本次博士生学术论坛的主题、宗旨后,各参会博士开始作简要论文陈述。来自我校的黄家光与章含舟博士的陈述中涉及到近期学界热议的郁振华、黄勇关于王阳明的良知属能力之知还是道德动力之知的争论和金岳霖-冯契视域下的“亲知”理论等问题。东南大学的张震博士讨论了道德具身性的三重形态问题。中国人民大学的李晓冬博士则对功利主义与平等待人、理性选择之间的联系作出了两种新的理解。来自浙江大学的冯侃、董达、武锐三位博士分别探讨了福柯的空间设计模式与权力间的关系、心智发生的过程哲学观、威尔曼斯的意识思想问题。复旦大学的朱毅、姚小琴博士分别就“自我完善”作为德行义务如何可能、还原论表征主义方案的修正等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南京大学的李昊晟博士则探讨了奥克肖特的公民联合思想中所蕴含的审议民主面相问题。
随后进入点评阶段,周小玲编辑首先围绕编辑审稿的五大关键环节和作者投稿的八大建议做了“编辑视野中的论文写作”报告,并以此为参照,具体指出了每篇论文在格式方面存在的问题,为论文进一步修改完善提供了宝贵意见。葛四友教授在最后的总结阶段,针对论文宣讲中尚存在的问题,强调“收放自如”是论文宣讲应当追求的最高境界,同时也针对论文的具体写作提出了一些建议。此次论文的宣讲和点评,令参会的同学们收获了宝贵的学术研究之道。
9日上午,bw必威西汉姆联官网第五届博士生学术论坛进入了下半程。下半程的两场分论坛活动分别于bw必威西汉姆联官网会议室2102与人文楼5303举行。
上午8时半,以“历史唯物主义的当代形象”为主题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分论坛在bw必威西汉姆联官网2102会议室如期举行。围绕此话题,来自南开大学、复旦大学、四川外国语大学和Betway必威西汉姆联的6位博士生与硕士生就各自的学习体会与学术见解进行了充分的交流。该分论坛由bw必威西汉姆联官网副教授孙亮老师主持,并特别邀请了《思想教育研究》杂志社的朱国栋编辑对各位同学进行逐一点评。
首先,来自南开大学的陈双飞博士梳理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研究中的研究热点与重心,并着重指出了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领域诸多亟待解决的研究困境与理论难点。随后,另一位来自南开大学的博士生晏扩明则分享了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案例——科恩与诺奇克的学术对话。复旦大学的潘乐博士从社会权利的角度,基于马克思的经典文本分析,重述了现代社会异化劳动问题。我校的陈希博士,通过对早期法兰克福学派代表人物本雅明的文本解读,讨论了全面正确解释和吸纳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性。而我校的孙辉博士则在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下对现代人的生存状况作出了描述、分析与超越。最后一位发言的是来自四川外国语大学的硕士研究生奚望同学,他分析了拉丁美洲解放神学中天主教教宗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改造及其理论不足。
在各位同学汇报完毕后,朱国栋编辑对6篇论文逐一进行分析与点评。朱国栋编辑还介绍了《思想教育研究》杂志的选稿侧重点,该刊关注能够对当下现实问题进行具体分析的稿件,但大量的投稿仅仅能达到揭示问题的层次,而对问题进行详实分析的稿件则寥寥无几。就此,他激励各位与会同学在论文的构思与写作过程中要格外注重此方面的训练。
与此同时,另一场以“现当代著作与思潮中的现代性反思”为主题的分论坛在人文楼5303正如火如荼地举行。本次讨论的主持人是本系苟东锋副教授,点评人是《探索与争鸣》的阮凯编辑。
本场的主题是是从中国近现代哲学家的思想出发,探讨其中的现代性反思,同时兼有学术的严肃性和社会关怀。五位发言人大多来自我校的bw必威西汉姆联官网。赵帅锋博士的论文指出熊十力一生思想的主要转变,在于发明某一普遍的、抽象形而上本体的心来代替自心作为人性论的起点和最终依据,使内在心性层面和外在天道层面贯通,使儒家价值得到普遍的奠基。李妮娜博士的论文提出熊十力以“体用不二”范式试图解决科学玄学对峙问题,但这一方案最终由于“体为用源”、“体本用末”,即二者的异质性而不可能得到真正的沟通。来自南开大学的单虹泽博士的论文就杜维明的生态思想展开了具体阐述。相凤博士的论文借助福柯对空间形式的划分,来处理“位”、“群”与“天下”三者间的关系。安谧博士的论文则试图证明金岳霖“势无必至”与“料事如神”二个观点并不矛盾,二者不是一个层面的问题,“势至”涉及形而上学问题。
各位报告人发言后,点评人阮凯编辑进行了精彩评论。他指出,一篇优秀的论文在标题的设置时就要点名所论的问题,在结尾需要细致的、超出研究对象视角的理论总结。不同的论文可能偏向不同的风格,如严肃的理论研究,或更有现实关怀的时效性研究,如能兼具两者则更好。此外他还从编辑的角度向大家传授了投稿的技巧和注意事项。最后在现场众多博士生的热烈掌声中,此次分论坛交流活动结束。
在各分论坛交流活动结束后,所有参会人员共同聚集人文楼5303,开始此次博士生论坛的大会交流活动与获奖论文颁奖仪式。此次论坛经专家组评审员的严格审定,从所有参会的博士生论文中选出一等奖4名,二等奖6名,三等奖8名。随后便是获奖论文颁奖仪式,首先由bw必威西汉姆联官网党委副书记武娟老师向8名三等奖获得者颁发证书与奖品;《探索与争鸣》杂志阮凯编辑向6位二等奖的获得者颁发证书与奖品;《思想理论教育》杂志朱国栋编辑向一等奖的获得者李雨钟、张程业、李晓冬、武锐四位博士颁发证书与奖品。现场观众不时响起掌声,向这十六位获奖博士生表示祝贺。接着,4名一等奖获得者还分别向现场的博士生们分享了自己的求学经历与论文写作历程。
最后进入本次论坛的闭幕式,bw必威西汉姆联官网副主任潘斌副教授致闭幕词。潘斌副主任首先祝贺此次博士学术论坛圆满结束,对所有参加此次博士生论坛的博士生、专家、学者表示诚挚的欢迎,并对此次论坛活动中后勤部门、学生志愿者及我系师生所付出的辛勤劳动表示感谢。此次论坛虽然时间有限,但是参会代表们在交流活动中所展现出的睿智与活力令人印象深刻,整个论坛也充满了浓厚的学术氛围。最后,潘老师代表bw必威西汉姆联官网向众多博士生表达了美好祝愿,希望参会的外校博士生能将师大师生的美好情谊与祝福带回家,继续保持与师大的联系,关心师大的发展,常来师大作客。在现场热烈的掌声中,第五届Betway必威西汉姆联博士生学术论坛圆满落下了帷幕。
本次论坛的成功举办,不但促进了博士生对前沿哲学问题及论文写作的了解,而且锻炼了博士生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拓宽了博士生的学术视野,激发了博士生的学术研究热情,为哲学学科博士生们的学术交流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