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智者的本色——纪念冯契先生百年诞辰系列讲座(三):许全兴,“冯契 ‘智慧说’漫谈”
2015-06-08

201563下午,“爱智者的本色——纪念冯契先生百年诞辰系列讲座”第三讲在Betway必威西汉姆联闵行校区人文楼5303报告厅举办主讲人是中共中央党校许全兴教授,他的讲演题目是:“冯契‘智慧说’漫谈”。讲座由bw必威西汉姆联官网主任郁振华教授主持,bw必威西汉姆联官网部分师生聆听了此次讲座。

作为研究中国现代哲学、毛泽东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专家,许全兴教授认为,冯契先生最突出的贡献在于立足中国当代和世界现实,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传统哲学和西方哲学融贯一体,冯先生的哲学精髓在于其晚年的“智慧说三篇”,而这正是当今学界尤其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界研究冯契思想所忽视的地方。许教授认为,“智慧说”是专业哲学家构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第一个逻辑体系,冯契在现代代哲学中的地位与李达和艾思奇相当,马克思主义哲学界应重视“智慧说”。

智慧说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关系

许全兴教授首先讲述了自己同冯契学说的渊源。许教授是从毛泽东在1960年写给秘书林克的信中,第一次了解到冯契的《怎样认识世界》一书,由此,许教授开始关注冯契先生的哲学思想。随后许教授获赠bw必威西汉姆联官网寄出的《“智慧说”三篇》,得以更加深入的研究冯契的“智慧说”思想。许全兴教授认为冯契的“智慧说”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新形态,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典范,是中国传统哲学现代化的重大突破;冯契不仅是中国哲学史家,而且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家,是独树一帜具有自己独特风格的思想家。 

冯契的贡献在于智慧说而非哲学史

许全兴教授认为,哲学界尤其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界不应仅仅把冯契看作哲学史家,更应把他看作是构建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逻辑体系的哲学家。他强调,我们可以从冯契的生平学术活动看到,冯契的志趣不在哲学史而在于哲学。“哲学是哲学史的总结,哲学史是哲学的展开”,冯契的“智慧说”哲学以他的哲学史著述为基础,前者是后者的总结,后者是前者的展开。冯契在与友人的书信中也写道:“我不满足于只作个哲学史家。如果天假以年,还是想把论真、善、美(智慧说三篇最后一篇)一书写出来”。 

智慧说的两个特点是逻辑思维辩证法和对自由的重视

许全兴教授认为,冯契“智慧说”以逻辑思维辩证法和对自由的崇尚为特征,前者构建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逻辑,后者则体现了冯契为人治学的着力点。冯契重视逻辑是因为他师从金岳霖,而重视逻辑的辩证法,则是因为他一生始终未离马克思主义哲学。冯契研究辩证逻辑有多方面原因,辩证逻辑既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薄弱之处,也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优点所在,同时也与他对历史经验和社会现实的反思有关,并可作为对毛泽东哲学中认识与实践关系的发展。冯契所提到的“化理论为方法”,在许教授看来,正是冯契“化辩证法为辩证逻辑”的体现,而冯契的“化理论为德行”则体现出了冯契对自由的追求。“人类的自由,在于达到真、善、美的统一”,相比于冯友兰的“新理学”、贺麟的“新心学”、熊十力自由社会思想,金岳霖“无极而太极”中太极代表的自由,许全兴教授认为,冯契的自由学说有更多的可取之处和现实意义,因为他的学说更强调“平民化自由人格”,并且与社会主义的理想相结合,而且还吸收了中国传统哲学中修养之学和为己之学的内容。

最后,许全兴教授谈到了如何将冯契的“智慧说”思想与当下年轻人的思想现状联系起来并发挥作用。许教授在讲座中强调的冯契思想中“转识成智”以及“始终保持心灵的自由思考”的话语,一直萦绕在听者的耳畔。

 

                                                                                                                            (撰稿人   王攀)